生疏,是拉出一個距離——你知道他這樣的想法,是為他自己,但不要在意,也就是了解但不在意。【專訪】蔡神鑫《真我宣言》

完整節目請收聽:安一心專訪《真我宣言》譯者蔡神鑫【心悅幸福樂│真我宣言: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福音】

主持人: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和大家見面。今天想和大家介紹一紅桌文化出版的書《真我宣言: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福音》此書是由蔡神鑫翻譯,今天蔡教授來到線上來和我們分享這本書。

蔡教授: 大家好!  

主持人:蔡教授已翻譯或註解許多拉瑪那尊者所著的書。而這本《真我宣言: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福音》,最主要是要闡述什麼呢?

蔡教授:本書載述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 1879-1950)與其知名信徒摩里斯.佛利曼(Maurice Frydman, 1894-1976)的問答對話。佛利曼記錄內容,再請尊者修正,彙編成書。

  這本書是少數由拉瑪那過目修正後的書,故此書可精準表達出拉瑪那的教導,此書於1939年拉瑪那六十歲誕辰日,匿名出版,出版後頗受好評。

主持人:此書有提到「你始終是自由的,而那個自由,並無限量」。會什麼會用此句話當成這本書開頭的介紹?

蔡教授:此句話中的你,不是身體的你,也不是人格上的你。這裡指的你是尊我,尊我始終是沒有限制的,且自由自在,因為尊我本質即是如此。

主持人:書裡有提到「如何化浮動的心思為平靜鎮定」。我們心思常常在飄移,想要抓住心思讓它靜,卻一直做不到,尊者是如何回覆這個問題呢?

蔡教授:尊者回覆,若你想要用你的意志力或心思,讓心思鎮定,這好像是叫小偷當警察,小偷不會真的去抓到自己。

  拉瑪那尊者的教導是,觀照浮動的心思,當你養成習慣去看自己的心思,觀照浮動的心,這時「看」或「觀照」的本身,就不是浮動,另一個印度靈性大師,對於這方面,有更進一步的精闢闡述,當你知道你內心的痛苦,那個「知道」是無苦的。 這句話很深奧,希望聽者能好好參透。

  我以另一方式來說明,當我看到安老師在跳動,這個「看」本身沒有跳動,是安老師在跳動。

  當你做如上陳述時,你的知道或看到,和你知道或看到的對象物,就分開了。這時就拉出一個距離了。否則你怎麼會知道或看到呢?

  所以當你看到那個人,你和那個人是分開的,當你看到那個苦,你和苦是分開的。

  心思本身是浮動的,如何降服浮動心思呢?只有一個字,”Awareness”,也就是觀照或覺知。

  因此覺知或是觀照,變成全印度靈性界的共識,因為覺知就是一把金鑰匙。覺知就是無尚的藥方,降服心中的浮動。 所謂降服,並不是直接和心思搏鬥,而是當你會「知」會「看」,那個「知」和「看」就是答案。

主持人:這就是我們講臨在,當我們在想一件事情,心思就在那件事情上。

蔡教授:心思就是累世習性的表現,累世以來心思總是浮動的,當要去「看」或「知」時,並不是馬上就能做到,這需要後天的努力,使得覺知的力量強大,強大的一定的程度時,浮動的心思,自然就平靜下來。

主持人:我們進一步講一些實例,當遇到事情時,就什麼都不做了嗎?

  因為,很多人直覺上會想要解決當下的問題,或當下要解決這件事情。但在那當下,情緒大部分都是在浮動,在那個當下,我們要做什麼呢?

蔡教授:你現在提的問題,是把心思和事情連在一起,因此心思跑到怎麼去處理事務裡了。

  心思要先能平靜,當你平靜了,你就能以平靜的心看事務,並知道怎麼處理。

  平靜的心也就是公正的心,如果你有一個公正無私的心來看待事情,你就知道怎麼處理事情,不會自私自利。

  所有的苦惱都源自於自私自利的心,你想要保有自己的利益又想要成全外在的事務,二方面在交戰,心思就在那打轉。

  持公正的心,事情要怎麼做就一清二楚。如果你的無明沒有了,也就是你的生命是有光明的,你就會很清楚怎麼處理你身上發生的事。

  奧修曾舉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你在一個黑暗的房間,房間有牆及一扇門,你是一個無明的人,就像你在黑暗的房間裡,想要開門,你無法開門因為你會碰壁,因為黑暗,就像一顆自私的心。

  一旦有公正的心,即是光明的心或是說真我,也就像這房間的燈已打亮,你就會知道門在那裡,也就可以打開門走出去。你不用誰來指導你,因為燈一亮,你就會知道怎麼走出去。

  一旦你有公心,你就平靜了。公心、平靜、真我三個合為一體,你的生命就光明,你的生命要怎麼走,就會很清楚,你不會再被你的私己的心所牽絆。

  萬事萬物之苦,都來自於私己的慾望所牽絆。

  私己的慾望要如何擺脫呢?要了知這慾望之所在,你越了知,你的生命越光亮。

  並不是和那私心搏鬥或壓制,初期也許會是壓制,當你的真我越穏固,公心越升起,就不會再有這個問題了。

主持人:關於家族之間的障礙,尊者提到是,了解家眷和障礙是否與你同在,還是沒有你,仍存在。但有些人,有和家庭成員,親情或是另一伴的對於修行有所衝突,請問有什麼建議嗎?

蔡教授:家庭不會是個障礙,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有了真我,有了公心,家庭就不會是個障礙。

  你可以為了家庭成員,做任何事情但不覺得苦,因為你不是為自己,你是為「公」公即是家裡所有成員。若有障礙,那是因為你是「為了自己」,若你不為自私,你還會有什麼障礙呢?

  家庭成員之間的糾紛,都是因為每個人都懷有自己的心。  

  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章34-36節提到,「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這句話中「我來並不是叫世界太平」,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衝突混亂的。

  「動刀兵」是大家努力進修自己,克制自己的私慾,

  「生疏」是我來教導你,如何對待你自己及家庭成員的EGO。

  每個人都有私心的,生疏的意思不要理會對方的私心,對方都有私心來對待你,你不要在意它。

  生疏是拉出一個距離,你知道他這樣的想法,是為他自己,但不要在意,也就是了解但不在意。

  生疏也是我不被對方的私心牽怒,我了解你的私心,但我不在意。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這句話是說,人最大的仇人就是自己和家人的私心。每個人都有私心,所以家裡才會一團亂。每個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EGO,並不是別人的EGO。

  別人的EGO,我們了解,然後和他保持距離,不和它有牽涉。家庭成員說了什麼讓你不舒服的話,你要了解然後寬恕,就不會直接衝突。

  耶穌這段話,是叫人懷有寬恕,了解別人的私心,動刀兵是自己勉勵自己,自修就像自己拿刀切斷自己的缺點。

  耶穌這段話和拉瑪那所教導的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做不同的表達。

  如果我要修行,我家裡的人反對,那暫時不要修行,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要讀經典,或靜坐。先把家裡成員需要你協助的事情完成後,再來做修行要做的事。並不需在那刻,為了修行,也是為了自己私心,和人衝突。

主持人:蔡教授您自己有沒有對於這本書裡那一部分,有深刻的啟發呢?


蔡教授:我對於這本書的看法是,拉瑪那的門徒所問的問題,也都是我們一般人所遭遇的問題,因此,每個讀者可依自己所需,看看那一章節對自己最有感,就可以先由那一章節細細研讀。
  此本書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包括了工作與棄世、獨處、控制心思、虔愛與真知、了悟真我、上師與恩典、平靜與幸福、悟者與世界等,讀者就各取所需,慢慢深入了解拉瑪的那的教悔。
  拉瑪那的書,每一本都有各自的重點,但以我自己而言,很推薦聽者,去讀拉瑪那的所有書籍。

主持人:我們謝謝蔡教授,和我們分享這本他翻譯的這本《真我宣言: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福音》,是由紅桌文化所出版。

重點整理:
1. 養成觀照自己的心思習慣,讓自己變平靜
2. 覺知就是無尚的藥方,降服心中的浮動
3. 有一個公正無私的心來看待事情,就知道怎麼處理事情
4. 別人的私心,我們了解,然後和它保持距離,不和它有牽涉

完整節目請收聽:安一心專訪《真我宣言》譯者蔡神鑫【心悅幸福樂│真我宣言: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福音】

Published by

undertablepress

致力推廣不二論與印度靈性導師的教誨,以人文關懷與覺醒生活為使命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