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鄉民閱聽技術守則:假新聞退散【座談逐字稿】
A Brief Talk On Taiwan’s Media
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和鄉民代表施典志分享對媒體的看法,教讀者做個聰明的閱聽人。
哲斌:謝謝在座各位!坐在這邊,好像我跟典志陪大家一起等火車。我不知道火車會不會來,那在火車來之前,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觀察到新聞和公關兩者之間的關係。你們應該知道這是《有毒污泥愛你好》的新書分享會,我會從媒體的角度,典志從網路的角度來看來看新聞跟公關之間的關係。最後我們會保留一些時間和大家互動,如果沒有互動的話,我們就各自去搭各自的班車囉!
可能很多人會很好奇:
我們每天在看的報紙、電視,甚至網路新聞,裡面有多少是真正的新聞、多少是公關的操作、多少甚至是商業利益或政治利益下面的運作結果。
在「新臺幣」取代「新聞局」的年代
哲斌: 一開始先來硬的。所謂的硬的,就是公關介入新聞或媒體的歷史是淵遠流長、罄竹難書。在臺灣來講,早從戒嚴時期,在媒體上面倒的很多東西都是公關下的結果。一直到現在,其實對岸中國大陸也都常常看到這樣的新聞,(見圖)這個是央視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就是說南京有家塑膠工廠爆炸,排出所謂的有害氣體,但是主播卻報說:「有害氣體不會傷害人體」,這其實很有趣、很弔詭,既然是有害氣體,可是他又說不會傷害人民跟環境,這個其實就是一種公關的說法,也是《有毒污泥愛你好》這本書的宗旨。
所以說,全世界的政府都是最大的公關公司。我們以前聽過的有一句話,蘇聯時代,俄羅斯有兩份最大的報紙,一份叫做《真理報》,另外一份叫做《消息報》。於是俄國人有一句俗語叫做:「《真理報》沒有真理,《消息報》沒有消息。」所有政府,即使是民主政府,他們都會無所不用其極,想要去影響輿論,製造對他的政策或是政治利益有利的消息。
再來軟的。以前臺灣的戒嚴時期,我們知道有個單位只要打一通電話到媒體,就可以刊登某些新聞,或不可以刊登,這個單位就叫做「新聞局」。我們現在解嚴了,新聞局已經沒有這種權力要求媒體一定要刊登、不能刊登某則新聞。可是漸漸有另外一種單位反而擁有這種影響力,這個單位就叫做「新臺幣」。所以我常說,這是「新臺幣」取代「新聞局」的年代。
在戒嚴時期,或是像在中國之類對媒體管控比較嚴的國家,對於媒體的內容,還是有很大的公關操作空間。但是到了臺灣這個相對民主的國家,其實看到的新聞,很多都還是公關操作的結果。比如說像是說,大家可能聽過這兩年的「媒體置入性行銷」,現在比以前少。 以前打開報紙,你都會看到類似的東西——看起來像新聞,聞起 來像新聞,長得也像新聞,可是事實上都是各個公家機關或辦公單位花錢去買的廣告,可是做得跟新聞一模一樣,這就叫軟性的公關操作。以前是硬性的新聞控制,現在叫做軟性的公關操作。
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像前年反國光石化,那時候運動正在劈哩啪啦走的時候,彰化、雲林有一群阿公、阿嬤來臺北遊行示威抗議的,有上萬人,辦了一場很成功的街頭運動。結果在媒體上,《中國時報》做了最大的半版的呈現,可是,就在同一天,除了《蘋果日報》,各報都有非常大篇幅,刊登了國光石化的新聞,坦白說,這就是國光石化花錢去買的報導。這狀況變成一種新聞版面上的對抗——你在街頭發聲,我就用新臺幣直接買你版面——坐在冷氣辦公室裡面,不用上街,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媒體曝光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討厭政府置入性行銷的原因。
美麗的代價
哲斌: 現在,當然政府還是會做一些公關操作,可是比較不會這麼明目張膽,相對來講,企業就沒有這種顧慮,一些比較醜陋的公關操作,還是每天都在進行,都在發生。講到「公關」這件事情,其實我很多好朋友都在公關業工作,其實公關並不是罪惡,而是種趨吉避凶——把好的說得更好,壞的說得盡量不那麼壞。我認為,而「黑心公關」或是不好的公關操作,就是把壞的講成好的,把一點點好的,講成非常誇張的好。如果是扭曲事實,或甚至有謊言的成份,這就不是好的公關操作。
最近有個例子,我稱之為「美麗新世界」。大家都知道臺東有個美麗灣大飯店,希望以後就算他開張了以後,大家都不要去住。臺東的環保聯盟曾經調查,發現美麗灣用很糟糕的方式在沙灘上面傾倒廢土、蓋飯店,對於環境很不好。最近的最高行政法院也判決,美麗灣大飯店環評過程有嚴重瑕疵,而且可能對環境造成傷害,所以最高行政法院也判決他敗訴,美麗灣不能動工。
這消息對美麗灣的形象很傷。當然美麗灣飯店也要進行一些公關的動作,所以他前陣子就在臺東富山國小共同舉辦一個彩繪活動,辦得很溫馨、很可愛。然後《聯合報》就登出了這個消息,附上有小朋友在地上畫海豚的照片。他其實也滿聰明的,這個就叫做標準的公關動作。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什麼最討喜。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特別是拍廣告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最討喜的東西有兩個:一個叫小孩,另一個叫動物。他就結合這兩個元素,辦了一個滿成功的公關活動,然後跟美麗灣相對友好的《聯合報》就把這則活動新聞刊登出來。我認為,雖然說讓人家有點胃部不舒服的感覺,至少沒有太超過,但他還買新聞。
在《聯合新聞網》上,有一陣子,每一個星期都會有美麗灣大飯店專題系列報導。你看起來就以為是真的「專題系列報導」,報導都在講美麗灣多麼地重視生態環境,做得很漂亮,上面當然沒有寫出記者的名字,只寫「聯合線上」就是「ubn企劃,美麗灣提供」。大部份的人沒辦法分辨這些系列報導是美麗灣的官方新聞稿,還是真的是《聯合報》記者去採訪的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有(看圖) 比如說,你們看,他裡面有一段話,連我看了都想去住。他寫說:「與環境生態共存共榮,是美麗灣度假村的經營守則。在帶動臺灣觀光產業發展之餘,美麗灣規劃完整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高標值的水質系統……」,其實就是屬於我剛剛說的,較糟糕的公關操作——他們讓媒體的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去誤判、甚至接收一些和現實不符合的資訊。
像我認為像《有毒污泥愛你好》裡面提到美國的例子,都是情節都很誇張的公關操作案例。他會讓「媒體」跟「廣告」跟「閱聽人」應是要等邊三角形,三者之間的權力、義務應該是均衡的,可是不好的公關,或是說新聞置入性行銷,會使整個資訊不對等,讓這樣的三角形失衡、傾斜。 然後讓閱聽人的權利受到損害,然後讓廣告主的權益看似得到最大化,可是卻讓整個資訊社會成了最大的輸家。以上是我簡單的分享,那把棚內時間交還給典志。
每位鄉民都是一個媒體!
典志:大家好!我是施典志。我現在在Yahoo!奇摩社群發展部工作。剛才哲斌分享了很多在新聞媒體上所看到的一些公關操作下不好的案例。我這邊想從我覺得很有趣的角度去看。剛剛所講的多是發生在傳統媒體上的例子,其實傳統媒體有個非常大的特色——單向的傳播:當今天記者、報社、雜誌社或電視臺發佈什麼新聞給你的時候,大家基本上是被動地去接受,那網路上面,媒體其實有個完全不一樣的樣貌,也就是說,每個閱聽人也可能同時是個媒體。比如說我們回到剛才的那個回到前兩張投影片上,這張投影片顯示,媒體、閱聽人、公關的三角關係,而閱聽人是個被動的角色,可是在網路時代裡,這些閱聽人很可能也會站在媒體的這個位置。
這樣講可能有點玄,可以舉幾個比較有趣的例子。
前一陣子可能大家都會有聽說過也在這邊(世貿)舉辦的國際車展,車展上某一個品牌的汽車展示的攤位上,有一個網友參觀者來看車,那他看車的時候,本來車子行李箱的門是開著的,他想要探頭進去看的時候,有個業務不小心把行李箱的蓋子蓋起來,不小心敲到他的頭。那敲到他的頭的時候,可能沒有受很重的傷,不過他後來就跟車展展出人員理論,這位網友的說法是,希望他借他一個擦個面速利達姆,然後對方給他一句道歉就好,結果後來好像 一堆店家廠商、業代就跑出來圍住他。剛好他那時候有錄影,他用手機把所有過程錄影下來po到網路上,在論壇上就引發宣然大波,引來網友抵制。這個事件最後發展成為很不好的公關操作範例——最後車商大概覺得說這個新聞出去不是很好,所以他就在某些比較重要的媒體上(包含TVBS、Mobile01)不管是網路媒體也好,或者是電視新聞傳播媒體也好,都去跟他們講,希望他們把這則新聞拿掉。所以已經公開登上去的新聞,就被網友發現新聞消失了。
河蟹不掉的懶人包
典志:這類事情在臺灣其實比較不常發生,但是在中國其實每天在發生,就是叫做所謂的「河蟹」。「河蟹」是鄉民的術語,新聞被「河蟹」的理由是為「和諧」,所謂的「河蟹」,就是中國大陸那邊的政府,為了保持社會的和諧,所以有一些不和諧的新聞就不要出現在媒體上面,不可以報導,所以大陸網友對於這件事情就稱為「河蟹」。
「河蟹」這種事情發生在臺灣,多是跟廠商商業利益有關的負面新聞上的公關操作,這個事情其實在傳統媒體裡面,這則新聞可能消失就消失了,也不會有人知道。可是在網路上,大家會傳來傳去,甚至還有人提供了更多訊息,有些人收集所有的網路訊息,整理起來變成所謂的「懶人包」。所以大家在網路搜尋「懶人包」會發現非常有趣的事情,各種各樣很複雜、發生過的事情,連在媒體上都看不到的事。其實「懶人包」那這類的事情其實說傳統的公關操作在網路上碰到非常大的困難,因為網路上的鄉民其實他們本身都有能力整理、處理這類訊息,有能力把這些訊息擴散出去,所以這一類的社群(作為媒體)其實速度非常快。
我再舉一個經典的案例。大概在2007、2008年的時候,有一家廠商叫做Dell,他們的網路上面有一款原價7999的螢幕,不小心標錯價,變成999元。在這種情況下,會很主動告訴Dell說:「對不起!你們標錯價了,要不要把這價格拿掉?」的人請舉手;那可能先下標自己先買個一、兩臺的人請舉手;會把這件事情跟朋友講的請舉手。對!這邊的人滿少的,可能大家都偷偷做了。那天晚上發生什麼事情?這件事情發生在半夜,大家發現標錯價的時候,就把這訊息傳出去論壇、MSN(那時facebook還不流行),所以基本上當時大家就把錯誤的廣告傳出去。當天,這臺999塊的電腦螢幕一共被下單了十四萬臺。
哪個廠商可以在半天之內賣十四萬臺螢幕?後續他們在處理這個事情時,內部一直沒辦法跟上事情發展的腳步。他們的亞太區的總部北京,晚上發生這件事情,第二天他們要先回報到北京,然後北京那邊一層一層回過來,等到兩、三天後, 他們才派了一個高層來跟媒體溝通。其實像這件事,他們真正要溝通的主體不是媒體,應該是網友。另外,Dell的溝通方式也非常制式,譬如像這一類標錯價錢問題,是他們內部的錯誤,他們只會聲明,這樣會對自己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Dell沒辦法照999的標價來出貨,結果當然引起網友更大的不滿。過去不可能發生網路上標錯價格的情形,因為沒有網路;如果是在店頭標錯價,就地改正即可,也不會有一傳十、十傳百的情形。這類事情就是在網路興起之後才會發生,就是像《有毒污泥愛你好》裡所提提到的,公關業者、公關的客戶,要一手遮天,掩蓋對自己不好的消息,基本上也愈來愈困難。
另外一個還滿經典的,我稱之為「稻米事件」。去年(2011年),苗栗縣政府為了徵收某一塊農地,這塊田上種的稻子都已經快收成了,縣政府用強硬的方式,派了怪手直接把農地上的作物搗毀,讓當地的農民十分的憤怒。為什麼縣政府要接收這塊地?其實背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就是說,為了要炒作園區用地,圖利地主、廠商,有勾結的嫌疑。不過真正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大部份的人都覺得其中必有蹊蹺。其實苗栗縣政府過去跟很多的媒體關係都很好,像是《遠見雜誌》還給他們縣長五顆星的評價,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另外,也像哲斌所說的,他們有很多置入性行銷的廣告,對於這些媒體來說,苗栗縣政府是他們的金主。而這則新聞在一開始,也沒有任何主流媒體報導或批露,但是在網路上已經吵得很熱了,一直燒到當地農民要來北上抗爭,主流媒體對這件事情才有曝光報導。
我們看到一些現象,像是「稻米事件」若是發生在沒有網路的時代,這件事情消失了就消失了,只因為媒體不會報,這件事情等於不存在。所以,有了網路之後,這類事件會紙包不住火。所以大家做為新時代的閱聽人,除了在看這些媒體時心中自有標準,其實網路是非常好的媒介,可以讓大家接收到各種不一樣的訊息。在不一樣的訊息之間,有些是混亂的,與你所認知的有衝突,甚至可能會挑戰到自己既有的價值觀,可是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大家可以從一件事情中,不同面向的呈現、詮釋,更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型塑自己對該事件的態度。
消失的米老鼠飯糰
哲斌:其實現在講「主流媒體」很弔詭。因為主流媒體愈來愈不主流,非主流媒體反而慢慢出現自己的力量。如典志說的,傳統沒有網路的「美好年代」裡面,要公關操作、要壓制新聞露出是非常容易的。有個非常經 典的案例,在業內流傳很久了。
以前《中時晚報》(編按:《中晚》在2005年10月31日停刊)還在的時候,曾經刊過一則新聞在頭版頭條,叫做某一家超商被千面人恐嚇,這確有其事,就是警方接到報案,的確有人寫信恐嚇某家非常大的連鎖超商說,「你們的飲料已經被我下毒了」,要勒索超商多少錢……這件事情被《中晚》曝光,刊登在頭版頭條,導致那家超商營業受到損失。那家超商非常生氣,他們做了個他們自己認為非常成功的公關動作——把《中時晚報》從此從報架的上層,移到最下層。以前《中晚》和《聯合晚報》剛出報時,都會被放在報架的最上面,事件發生後,他就把《中晚》從最上層放在最下面。他也沒有不賣,只是把它藏在最下面;他也不是不賣,只是放到一般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因此《中晚》銷售量大跌,而且兩、三天後,《中晚》就受不了了,由總編輯帶著社會組組長,向那家超商的老闆道歉,道歉之餘還做了一些澄清啟示,隔天《中晚》就已經從報架最下面,又放到最上面了。這種就是企業主,或是公關操作跟媒體之間,是一種微妙的關係,像是跳探戈的那種危險關係。
後來,那家超商就食髓知味,開始懂得如果有媒體報導對他不利的新聞時,他們就會恐嚇媒體——如果你報的話,就把你從最上面換最下面。曾經有個案例說,那家超商的飯糰曾經不小心被人家發現有老鼠的尾巴,所以我們開玩笑說那個飯糰叫「米老鼠飯糰」。馬上所有媒體都接到這則消費者去爆料的消息,可是呢,因為那家連鎖超商的力量太龐大,在他們的施壓之下,這則新聞從來就沒有曝光過,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世界上有種叫一種叫「米老鼠飯糰」的東西。
就像是典志說的那樣,那是發生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如果放在這個年代,主流媒體不報沒關係,只要買到「 米老鼠飯糰」的人把它拍下來,放到臉書上、小惡魔網站很多地方,自然而然就有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力量了。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那麼容易用公關手法廣告手法操作新聞,所以說,這對網路時代的人來講這是一件好事情。當然也不全然看到都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不過,我們更能提醒自己——公關、廣告、媒體新聞,他們其實控制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資訊,我們作為資訊的閱聽者,或資訊的吸收者,怎麼樣在這樣的權力架構裡面反撲,或是取得我們適當的發聲位置,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Lativ事件的啟示
典志:再補充個有趣的案例,這兩天很熱門。現場有哪位穿著Lativ的衣服?這是個發展中的事件,我不會在這邊評論對或錯。當然Lativ的公關發言上面比較大膽,講了一些激怒網友的話,其實這件事情純粹就網路的觀察來看,大家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沒那麼一致。可能很多鄉民感覺到一些傷害,因為這家廠商完全是Made In Taiwan為號召,但是他的公關聲明也講得很明白,他遇到了一些困境,也不是所有的網友都覺得他們都是錯的,都是玩弄臺灣人的感情。這件事情是很好的教材,目前的網民其實對於意見討論已經成熟到某種程度,目前來看是個好現象,當一個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多元的時候,就代表像是公關業者或是像財團、政府單位這一類,他們隻手遮天,用單一的聲音去掩蓋所有的聲音,這樣的情況會愈來愈少,希望大家看到網路上的各種聲音的時候,其實可以多試著看一下各種不同的聲音。或是說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其實你們去搜尋一下「懶人包」一定都會有人做。
也有些網友發展出一些對抗「河蟹」的行為,所謂網路「鄉民備份」,像以這次Lativ的事件來講,他們一開始的聲明,跟後來我們在官網上看到的不一樣,從措詞比較強硬的說明,改成比較軟調的語氣,這個部份也逃不過網友的法眼。通常這一類的訊息出來,不管有照片也好,或是有聲音也好,或是事件描述的影片,這一類的東西其實網友都已經習慣了,在第一時間就把看到的這些東西拷貝到硬碟裡面備份起來,所以當原始發佈的單位想要去更換影片,或是把這些東西從網路上拿掉的時候,已經沒有用了,因為大家都已經做了備份,這件事情就是所謂的「鄉民備份」。「鄉民備份」就是透過網友的整理,有點像在《維基百科》一樣,大家把所知道的訊息寫上去,再討論之後形成所謂的懶人包。對於爭議事件,除了媒體之外,網友的看法或是整事情的來龍去脈,應該怎麼樣的時候,大家去搜尋懶人包,就對了。
置入性行銷讓公關業者也哀號
哲斌:那我再從虛擬世界hyperlink回來,每次講到懶人包,一個好的網路懶人包,其實就是在做傳統媒體裡每天做的事情,那件事情叫做「新聞編輯」。懶人包,基本上就是在進行新聞編輯的動作。很多傳統新聞媒體的行為跟模式,在網路時代,會發展出他自己的長相。
我再強調一次,並非所有的公關操作都是不好的,公關操作如果他有秉持一些原則話,剛才說過公關操作都是趨吉避凶,把它趨吉然後避凶,可是前提是他不能說謊。你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部電影叫《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是一個很好看的政治公關操作的電影,就是說你在做危機處理,或是說你在宣揚的的政績時不要掩蓋真相,不要刻意欺騙你的讀者或消費者。
其實不好的公關操作,到最後其實包括公關業者、 廣告業者自己也會受害。就像前年底我在那種所謂的批評新聞,媒體置入性行銷的時候,我有兩個很好的朋友自己 在開公關公司,而且其中一個還是開了臺灣前三大的公關公司,一開始我以為他們會因此不跟我聯絡,因此而討厭我,因此和我切八段絕交,結果沒想到他們都非常激動來跟我說,在嚴重的媒體置入性行銷下,他們都覺得很痛苦,當買新聞、買公關這件事情變得這麼容易的情況下,反而讓他們很難做事。
一般公關業者、廣告業者,他們傳統都會提案,想一個很好的campaign(活動),想出很好的slogan(口號),想好的方式跟民眾溝通,然後提給企業或政府機關。可是我的朋友講說,後來置入性行銷太嚴重、太氾濫,他們用了很多創意,花了很多力氣去寫了個power point去提案,結果愈來愈多的公務員或是企業公關窗口對他們說:「免那麼費工,你幫我買個《中時》100萬、《聯合報》100萬、TVBS給我買200萬按捏抖厚,免哈你麻煩,還辦什麼campaign,累得要死ㄋㄟ!」愈來愈多人有這種反應,所以讓你警覺到,公關這麼容易、簡單可以用金錢買到、對價換來的時候,公關和廣告這兩個專業也都會消失,不只是新聞這個專業受害,還波及廣告公關業者,這就是所謂《有毒污泥愛你好》值得一讀的原因。書中舉了許多美國的案例,你不要以為美國是民主老大哥,民主開放的一個理想國,他們有很多的說客,或是利益團體的這種遊說的過程其實更醜惡,那如果大家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這本書。
自己頒獎給自己
典志: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也看到一點,就是哲斌大哥提到美國公關操作案例與方式,其實非常怵目驚心。大家都說美國是一個全世界民主國家的龍頭,所謂的民主的長城,在那個地方一人一票應該是很基本的常識,可是事實上在美國現在的政壇怎麼樣呢!他們是「一元一票」,一美元可以拿一票,甚至很多公關團體用正面的操作方式之外,它還偽裝成不同的民間團體,好像反菸運動、支持同志人權或是環境運動,會有許多假團體混進去,搜集一些民情資料,再去找反制之道。
其實這種東西臺灣也不少見,有兩個跟消費者有關的團題。一個叫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大家都知道,那我想另外一個團體比較少人沒有人聽過,叫做「中華民國消費者協會」。「消基會」做什麼大家都知道,他們辦一本雜誌,還有開很多記者會,也會檢驗許多東西,發表有些準確、有些不準確的檢驗報告,無論如何他是給在消費者的角度去作的一些把關的工作。
那「中華民國消費者協會」是在做什麼事情呢?他完全不是消費者組成的團體,它是由廠商組成的聯誼會,每次聚會的時候做什麼事情?就是頒奬給自己(聽眾大笑),印很多獎狀,比如金牌獎,最佳品牌獎之類的東西。頒奬給自己後,就可以放到自己的文宣上面,大家如果看到某個廠商頒的獎,大家要仔細看一下,這些獎是誰頒的,有些獎項並沒有什麼公信力,像是這類的公關活動,無時無刻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或是新聞媒體上面,包括廣告文宣上面。
哲斌:在場朋友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問題?火車還有10分鐘才要開,所以就再跟大家聊一下。通常大家都很害羞,那我就繼續講啦。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一位童書作家,叫幸佳慧,剛從英國回來。不知道你對這個議題有沒有什麼看法。
幸佳慧:其實我有一次跟大家一起做懶人包的經驗,就是上次的「毒奶事件」。我自己是留學生,我們其中友人會特別去注意臺灣的新聞,置入性行銷,或政府操作的新聞,尤其像這種公共安全新聞,我們就特別在意。我們有各國語言的能力,就會去追查原始文件、資訊來源,到底翻譯成什麼樣子或新聞是怎麼操作的,再寫出來。後來慢慢知道,原來媒體與資方的權力關係十分微妙,自己就會慢慢對資訊比較謹慎。
哲斌:謝謝佳慧的分享。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問題,對現在大家對於我們每天吃到肚子裡的媒體或是新聞,有沒有什麼好奇,為什麼現在的新聞長成這樣。(有讀者請問三角形的問題……)
這個比較屬於古典原型的三角形,就是說在古典環境裡面,所謂新聞和他讀者跟廣告主之間平衡的權力關係。在現代,如果把網路世代的資訊放進去,這個三角形會變得更複雜,甚至是3D立體,戴藍色眼鏡才看得到的。在某個程度上,現在的情況的確很複雜,某種程度來說也很悲觀,能真正客觀中立去報導一般民眾權益或公共議題的媒體愈來愈少,即使是在國外也是。當然就是說愈來愈多的媒體為了生存,傾向廣告者,甚至是用各種方法去包裝一些政府訊息或是企業利益,犧牲掉閱聽人的利益。不過剛才典志有講到,在網路世代,我們像是在發展一種變形金剛的能力,因為現況如此,所以我們自己就找出其他的方法來反制。
不能不懂的SOPA與PIPA
哲斌:以美國最近發生的案例來講,最近美國媒體議題又引發很大的爭議,我們大家應該去關心的這件事 情,一個是SOPA(編按:禁止網路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一個叫做PIPA(編按:保護知識產權法案[Preventing Real Online Threats to Economic Creativity and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 of 2011],簡稱PROTECT IP Act)。其實就是美國傳統的新聞媒體(類似像是梅鐸這種的媒體),希望能進一步去,因為他發現網路是不能控制的,很多在流傳他的content(內容),比如說賣盜版。
以前我跑社會新聞,警察捉盜版方式就是去光華商場的路口抓,現在那些小弟都抓不到了,因為都到網路上去了,所謂的娛樂工業跟媒體大亨就希望遊說國會通過這SOPA和PIPA這兩個法案,如果這兩個法案議通過的話,他們就可向美國申請禁制令,包含Google、Yahoo!等很多網站,都必須去跟那些涉嫌侵權的網站斷絕關係,就是說,網友沒有辦法在網路上搜尋到這些網站,這些網站他也沒有辦法用APSense或說Paypal這些便利的網路工具來營利。可是,要是這項法令通過,對於網路的言論自由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傳統世界裡面,這些所謂的娛樂工業,如迪士尼、新聞集團的遊說、動員能力是非常强的,本來美國國會是非常有可能通過這兩個法案,但網路世界有網路世界反撲的方法,包括《維基百科》因此關站一天抗議,許多網路上的串聯發聲,也去突顯這件事情的不應該,因此這了個法案被Hold住,未來會怎麼發展也不知道。可是,我們明顯可以發現,未來的戰場會愈來愈多元,以前這只是這三者之間的那種權力拉扯,未來他摻進去的角色(player)會愈來愈多。
典志:像SOPA這個案例我真的是覺得非常經典,可能對那些傳統媒體內容產業來講,只是想維持他的利潤。可是這個案子,其實他在公佈之後,不管對網路業者也好、網友整個言論自由,都受到非常大的侵害。有件也是發生在這個禮拜的事情,美國有個叫Megaupload的網站,是個有點像Youtube一樣,是個網路硬碟,特色就是他的空間非常非常的大,而且免費,大家都可以抓很大的檔案,所以大家可以去抓,像是韓劇、美國電影等等,那個網站後來就被強制關閉了,網站負責人被抓起來,求刑50年。網友對於這件事情就非常非常的激動,他們就找了一個連續強姦犯來比較:他殘害無數青春少女,被求刑20年;網站負責人只是開了個空間讓大家去放,拿一點廣告費就被判刑50年。到底是人命比較重要?還是手上掌握智慧財產權的大老闆的利益比較重要呢?
我自己對未來網路這樣的情形,還真的滿擔憂的,因為類似假借保護智慧財產權,行網路輿論的管制,這樣的一個法案,未來不斷會被提出。本來只用立法的手段,比如說透過用廣告力量(像是威脅撤廣告),要求網路媒體去散播或拿掉某些內容的這種壓力,也會愈來愈大,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要捍衛自己的言論自由。
哲斌:謝謝各位,火車要來了!請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行李,歡迎大家有緣的話在網路上見面啦。


2012鄉民閱聽技術守則:假新聞退散【座談逐字稿】
A Brief Talk On Taiwan’s Media
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和鄉民代表施典志分享對媒體的看法,教讀者做個聰明的閱聽人。
地點|臺北國際書展世貿一館的讀字車站
時間|民國101年2月4日上午11點
來賓|黃哲斌(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施典志(Yahoo!奇摩社群發展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