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感的代價: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 The Wages of Guilt: 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Japan


罪惡感的代價: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 📚 Readmoo讀墨電子書Rakuten KoboGoogle Play博客來電子書

「沒有故事,就難以理解歷史。
這並不是說真相不存在,也不是說所有的故事都是宣傳手段;
然而,要捕捉真相就一定會有衝突、辯論、詮釋、再詮釋——
簡言之,是永無止盡的論述。」

心懷愧疚的民族,會怎麼解釋自己國家的過去?
背負著罪惡感的重擔,究竟要付出多少代價?

在日本,要是說他們民族性像德國人,日本人可能會點頭稱是。
但你知道,德國人完全不想跟日本人相提並論?

我們都聽過當德國人與猶太人的車子擦撞,不論責任歸屬,德國人都會向猶太人一再道歉的都市傳說;我們當然更加熟悉東亞各國針對二戰期間的日本殖民暴行,一再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卻不可得的經驗。德國與日本,同樣自戰敗後的焦土中重生,面對戰爭期間所犯下的殘酷罪行,一個似乎成為轉型正義的優等生、另一個則對戰爭責任模糊曖昧,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

《罪惡感的代價》是伊恩・布魯瑪的經典作品,討論的對象是他長年研究的德國與日本。

做為德、日兩國長期的觀察者,布魯瑪探究德國和日本如何試圖接受自己在二戰的行為:他們激進地發動戰爭卻又恥辱地戰敗,戰時還犯下諸多如禽獸般的罪行。他走訪二戰遺緒的多個代表性城市,包括奧許維茲、廣島、南京等;並透過訪談各種不同觀點的人士,從政治運動、政府政策,到文學、藝術與宗教,全方位探索戰爭的的罪惡感是如何在兩國的民族精神上,留下深刻的鑿痕。

本書寫作之際,東西德迎來了國家最大變局:統一;而日本則經歷泡沫經濟崩潰的初期,並在其後發生了「奧姆真理教事件」。在三十年後的21世紀,昔日的戰敗國早已成為區域政治經濟的支柱;而過去的被害者,也蛻變出加害者的姿態。在國際衝突愈趨白熱化的此時,德國與日本能否擔當起維護世界秩序的大國責任?還是被「罪惡感的重擔」拖住了腳步,仍在為戰爭的罪行付出代價?回返歷史、爬梳過去,布魯瑪帶領讀者探究人性之深刻:戰爭的災難性後果如何在各個方面影響了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而每個民族終將要對自己的歷史負責。

各界推薦

《罪惡感的代價》的副書名雖為『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但其實遠遠不止於此,他探索了本世紀發生的激變是如何無孔不入、全方位地塑造民族認同。布魯瑪的著作不僅對二戰的戰敗方有意義,他還特別指出,一個國家可以、也應該對自己的歷史負責;一個民族可以集體悔恨、愧疚、想贖罪,他的觀點在這個時代中相當獨特。——《紐約時報書評

布魯瑪熟稔日本與德國的政治與文化,踏遍這兩個國家,日文與德文都說得很好⋯⋯這些民族的態度為什麼天差地遠?很難找到比布魯瑪更適合反思這些問題的人了。——《NYRB 紐約書評

即使令人回想起痛苦的景像,本書也使讀者著迷。他的興趣不在於辨識英雄與反派,而在於爬梳民族性格上細微的差別。 ——《芝加哥論壇報

《罪惡感的代價》以優秀清晰的文化批判論述,引導讀者認識對這個歷史謎團的種種解釋,走過一座大家都認為無法穿越的叢林。——《波士頓環球報

他的文化與學識涵養令人讚嘆。本書探討了為什麼日本人與德國人的態度差異如此之大。——《經濟學人

突顯出歷史真相難以捉摸的本質,讓以撫慰集體意識為名的造神運動退位。——克利夫蘭《誠懇家日報

清楚描寫了兩個民族如何處理各自難以啟齒的行為。  ——《華爾街日報

如此發人深省的探問有個強有力的主旋律:人必須對他們所生活的社會負責。——《出版者周刊

引人入勝,意義重大。——《外交事務

布魯瑪進行了一場心理與文化之旅,在本書中深入兩個在二戰中被擊敗的軸心國,他們的民族主義、愧疚、自欺……本書取材的範圍既廣且深,搜羅德、日兩個社會中各種不同的聲音:編輯、知識分子、作家,藝術家、運動人士。布魯瑪對日本的輕鬆熟悉,使他能夠以西方評論家罕見的方式挖掘民族態度的底蘊……總而言之,這本書是深思熟慮與耐心的結晶,以謹慎、堅定的的道德立場,來探究那些痛苦的真相。——《科克斯書評

作者

伊恩魯瑪Ian Buruma, 1951-

  當代備受尊崇的歐洲知識分子。在荷蘭萊頓大學念中國文學、東京日本大學念日本電影。一九七〇年代在東京落腳,曾在唐十郎的「狀況劇場」演出,參與麿赤兒創立的舞踏舞團「大駱駝艦」演出,也從事攝影、拍紀錄片。八〇年代,以記者身分在亞洲各地旅行,也開啟了他的寫作生涯。

  布魯瑪關心政治、文化議題,文章散見歐美各大重要刊物,如《紐約書評》、《紐約客》、《紐約時報》、《衛報》、義大利《共和報》、荷蘭《NRC》等。曾任香港《遠東經濟評論》文化主編 、倫敦《旁觀者》國外部主編、《紐約書評》主編。曾在柏林學術研究院、華盛頓特區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紐約大學雷馬克中心擔任研究員。曾受邀到世界各大學、學術機構演講,如牛津、普林斯頓、哈佛大學,在紐約巴德學院教書。

  2008年,獲頒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肯定他對歐洲文化社會、社會科學研究的特殊貢獻。《外交政策》也在2008年、2010年推選他為百大思想家、全球公共知識分子。

  他的寫作獨樹一格,不只引人入勝,且發人省思。2008年,榮獲修文斯坦新聞獎(Shorenstein Journalism Award)。《阿姆斯特丹謀殺案》榮獲2006年洛杉磯時報書卷獎最佳時事書獎。《殘酷劇場》獲2015年美國筆會頒發年度藝術評論獎著有《零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他們的應許之地》、《罪惡感的代價》等數十部作品。

譯者
鄭明宜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碩士,卡斯商學院財務碩士。在外商銀行工作過九年。現為譯者。
周如怡
翻譯本書第一部。台大歷史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與科技研究博士。

罪惡感的代價: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
The  Wages of Guilt: 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Japan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著
鄭明宜、周如怡 譯
電子書上架日期:2021/07/28
紙本書上架日期:2021/09/29
定價:550元
ISBN:9789860680416
E-ISBN:9789869815994
書號:ZE0147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5 x 21cm / 初版
購書連結:📚博客來讀冊生活誠品線上金石堂三民書局
電子書連結:📚 Readmoo讀墨電子書Rakuten Kobo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