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友有各種樣貌和能力,能為分娩提供形形色色的協助。最常見的生產隊友是寶寶的父親或家長,以及╱或是孕者的丈夫、妻子、人生隊友或情人。生產隊友也可能是孕者的母親、姊妹或朋友。
導樂是另一種生產隊友,在北美愈來愈普及。導樂的人數正急速增長,尤其是在城市,不過在某些地區的人數依舊不足。有時導樂是孕者僅有的生產隊友,但更常見的情況是,導樂會同時協助分娩者和生產隊友。導樂是訓練有素的指導者,支援著孕者或待產家長。在本書中,你會得知在各種有可能碰到的分娩情況中,導樂會如何協助你和孕者。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Pexels.com
生產隊友扮演的角色隨著諸多個人因素與隊友及孕者關係的性質而不同。你會扮演什麼角色?孕者希望你扮演什麼角色?你們兩人打算花多少心力獲得生育知識,練習安撫手法?孕者希望主動參與決策、處理分娩疼痛、協助分娩順暢、接生寶寶的程度有多高?孕者比較喜歡自然生產還是借助醫療手段生產?
如果他希望自然生產,你們兩人就應該對生產有基本認識,學習因應疼痛的技巧,為分娩的挑戰做出實際的計畫。你可以預見生產是充滿挑戰與要求的,也能帶來成就感,讓你感覺自己能在醫療與支援團隊的協助、指導與鼓勵中迎向挑戰。孕者應該準備仰賴自己的內在毅力、因應技巧與支援團隊,不要依賴藥物和其他程序來完成分娩與生產。
假如孕者喜歡或需要(因為健康考量)借助偏醫療的手法來生產,他們就必須多仰賴醫師或助產士的協助來做決定、運用藥物或其他程序來掌控產程與疼痛,以及接生寶寶。

Photo by Negative Space on Pexels.com
請回答下列問題,試想你會有什麼感覺?
要實際了解你身為生產隊友會碰到什麼情況和感受,請詢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孕者做出以下這些事,我的感受如何:
- 請我抽出時間來和他一起去做產前檢查。
- 告訴我已經訂好兩人要一起上十二到十八個小時的生產課程。
- 請我讀這本書或其他著作。
- 夜裡每十到二十分鐘就起來呻吟,以為分娩的時候到了,但我卻很疲累。
- 腹部長時間收縮,造成疼痛,陰道又隨即大量流出水來。
- 不接受我提出的放鬆或因應疼痛的建議。
- 每次子宮收縮都需要我的幫忙,但我很累或很餓。
- 問我是不是該上醫院。
- 發出我從未聽過的悲鳴。
- 表現出氣餒的樣子(「這好難喔!」、「我撐不下去了⋯⋯」、「還要多久?」、「別叫我做這個!」)。
- 抓著我說:「幫幫我。」
- 嘔吐或需要嘔吐。
- 痛到皺著臉哭起來,變得非常緊張。
- 批評我(「別那樣!」、「別碰我!」、「別呼氣到我臉上!」、「別離開我!」)。
- 每次子宮收縮都要我用力壓她的背部,直到連我的手臂發痛。
- 對我說:「我想要無痛分娩」。
- 生了十二、十八、二十四小時,但寶寶依舊不出來,我已經累到眼睛都睜不開,但他需要我。
- 得知需要剖腹生產。
- 聽到照護者說:「你看!寶寶的頭露出來了……」
- 感覺並看見寶寶滑出產道,他皺巴巴、濕答答,全身是血,又哭得震天響。
- 問我要不要剪臍帶。
- 把裹好但不停扭動的小寶寶遞給我摟抱。
- 看著我說:「沒有你我做不到。」
雖然答案無關對錯,但你身為生產隊友的角色,會受到孕者偏好的分娩和生產方式、還有你對他的選擇放不放心影響。孕者知道自己對你的指望和需要嗎?你覺得自己做得到也渴望滿足那些需要嗎?

Photo by Josh Willink on Pexels.com
現在你可能還沒辦法回答所有問題,但閱讀本書時請把這些問題放在心上,也開始與孕者討論。請開始想像孕者分娩的情形,想想你身為生產隊友會面臨的挑戰。
請用上述「你會有什麼感覺?」的習題來查明真相。本書會協助你為這類情況做好準備,規劃良好的處理策略。到分娩開始時,你應該就更能了解自己身為生產隊友的角色,也更有自信。
Publish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