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活著比死亡更值得畏懼|UTP

編按:我們感知這世界,喜歡的就快樂,不順心的就感到痛苦,產生價值判斷。然而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地中海岸,有一群人認為靈魂是自由的,而天地不仁(一視同仁),也不必畏懼死亡。你是否也像伊比鳩魯哲學家,所追求的,不是一時的歡愉,而是長遠、靜謐,遠離痛苦的狀態呢?

我們將連載伊比鳩魯的四個故事,介紹他幸福哲學的四個核心概念。

文/蒲世豪 (昶心蒙特梭利S1教室數學與哲學老師、《豪哥的哲學課》作者)
故事四:我們以為死比活著更可怕

兩人最後遇到一群人簇擁著稱為智者的老者前來求教。

「大師,請您一定要救救我。」老者對少年說道:「我快死了。我聽說您這裡有克服死亡的方法。」

「有嗎?」少年搖搖頭道:「沒有,我沒有克服死亡的方法。從來沒有過。」老者聽到大師這樣說,立刻掛上一臉失望的表情。

「我這裡有的,頂多是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克服死亡的恐懼…….」智者思考了一下,繼續問道:「那還懇請大師指教我克服死亡恐懼的方法,至少可以讓我不至失去智者之名。」

「請讓我先請教你一個問題。我也想請您幫我克服對X的恐懼。你幫我,我幫你。」

「這X是什麼。」

「不知道,我沒見過。」

「你沒見過?那你朋友見過嗎?」

「能同我說話的都沒見過。」

「不知道?那X會傷害你或你的家人嗎?」

「平常講的『傷害』的話不會。說實在我也不清楚,好像有些害但也說不上來。」

「你究竟怕X的什麼。」

「我只怕X終究會來找我。」

「既然你不知道X到底是什麼,那麼終究會來找你的X有甚麼好怕的。」

智者突然「啊!」一聲拍了自己的腦袋大叫:「這X不就是死亡嗎?」

「正解,X就是死亡,當人氣息猶存時死未降臨,當死真正降臨時人已不在。你從來不會真正遇見死亡,又何足懼之?」

「大師,十分感謝你,可是我還有一事不明白。死亡不是會讓我失去一切嗎?」智者問道。

「不會。」少年淡定地答道:「活著才是等著失去一切。年老使你失去年輕的身體,死亡使你失去年老的身體,仇恨使你失去親人,死亡只是讓你的親人失去你,請你仔細比一比,哪一個損失比較大呢?」

「伊比鳩魯大師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測,老者拜服。」

智者被眾人簇擁離去。

伊比鳩魯對拉結道:「幸福的第四把鑰匙:死亡無可怕之處。」

 

「原來你叫伊比鳩魯?好怪的名字。」

「妳呢?還不知妳的名字。」

「我叫拉結。你到底幾歲了,連那個老人都叫你大師。」

「我三十六歲了,妳應該十六歲吧!」

「你怎麼那麼老!你看起來明明就……」

「先別計較這個。記得我告訴妳幸福的四把鑰匙,人生的四帖藥方。

痛苦只是暫時的,

快樂容易尋得,

眾神不關心個人,

而死亡沒什麼好怕。

所有人生的問題,都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伊比鳩魯大師露出了笑容,那是一個瘦弱卻充滿了勇敢力量的笑容,彷彿能克服世界一切不幸般。

「謹遵這四者生活的地方,就是至善花園。」這是拉結記得大師說的最後一句話。

終生清貧又苦於病痛的伊比鳩魯,卻帶給了這個世界快樂主義的思想。或許,這正是生命最弔詭的地方吧。

 

如果你錯過了,別把幸福之鑰在這裏:

Published by

undertablepress

Independent publishing house in Taiwan

對「原來活著比死亡更值得畏懼|UTP」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